氧化亚铜在蔬菜生产上有什么作用

编辑:小贺  发布时间:2017/11/4 9:37:09  浏览次数:6413  信息分类:农药招商  

氧化亚铜为一价铜的氧化物,主要剂型有56%水分散粒剂和86.2%可湿性粉剂或干悬浮剂,在干燥条件下稳定,在高湿及潮气中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铜。那么氧化亚铜在蔬菜生产上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氧化亚铜在蔬菜生产上有什么作用

氧化亚铜可用于防治辣椒性叶斑病、番茄早疫病、茄子性褐斑病、番茄果腐病、茄子果腐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果实牛眼腐病、番茄斑点病、甜(辣)椒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西瓜蔓枯病、西瓜炭疽病、黄瓜性角斑病、黄瓜霜霉病、芹菜斑枯病。也可用于拌种、杀灭蛞蝓和蜗牛。

由于不同作物对铜离子的敏感性不同,所以氧化亚铜在不同作物上的用药量差异较大。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喷药效果好,且喷药应均匀周到。

防治番茄晚疫病、早疫病:从发病初期或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每亩用86.2%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56%水分散粒剂120~150克,兑水60~75公斤均匀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3~5次。

防治黄瓜霜霉病、性叶斑病:从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每亩用86.2%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56%水分散粒剂120~150克,兑水60~75公斤均匀喷雾。7~10天喷1次,与其他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连续喷施,重点喷洒叶片背面。

防治辣椒炭疽病、疮痂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亩用86.2%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56%水分散粒剂120~150克,兑水60~75公斤均匀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防治辣椒疫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亩用86.2%可湿性粉剂139~186克兑水喷雾,每隔7~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

防治西瓜炭疽病、性果腐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亩用86.2%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56%水分散粒剂100~120克,兑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从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每亩用86.2%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56%水分散粒剂100~120克,兑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10天左右喷1次,与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连喷4~6次。

防治芹菜斑枯病:发病前至发病初期,用86.2%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防治黄秋葵角斑病:发病初期,用86.2%可湿性粉剂900倍液喷雾。

防治慈菇褐斑病、斑纹病:苗期病害始发后开始喷洒86.2%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加入0.2%洗衣粉以增加展着性。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防治魔芋软腐病: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挖除,并用86.2%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淋病穴及周围植株2次,每株每次0.5升。

中毒急救:严格按照农药规定使用此药,避免药液或药粉直接接触身体,如果药液不小心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携带此药标签去医院就医。如果误服中毒,立即催吐、洗胃,并送医院对症,剂为1%亚铁氧化钾溶液,症状严重时可用BAL(二巯基丙醇)。

注意事项:

1.氧化亚铜属保护性杀剂,喷雾要均匀周到,保证覆盖植物和果实表面,以起到作用。

2.该药剂的防治效果关键在于适时用药和喷雾要均匀,提早防治,定期防治。喷药前要求将药液搅拌均匀,喷洒时要使植物表面附着均匀。

3.不宜在早上有露水、阴雨天气或刚下过雨后施药,低温潮湿气候条件下慎用。

4.不得与强碱强酸类农用化学品混用,不得与含有锰、锌、铝、矾和砷等矿物源成分的农药混用。

5.对铜离子敏感作物,如荸荠等,未掌握应用技术前不得使用本品。

6.该药性较低,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用药,以免产生药害。

7.高温季节在保护地蔬菜上在早、晚喷施。在黄瓜、菜豆等作物上使用时不能直接喷洒在生长点及幼茎上,以免产生药害。

8.在黄瓜、辣椒、番茄上的间隔期为3天,每季多使用4次。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氧化亚铜在蔬菜生产上的作用,想了解更多农业技术,可以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上一篇:大棚茄子结疙瘩果怎么办 大棚茄子结疙瘩果预防措施

下一篇:水溶性腐植酸肥料的特点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