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徽、山东、湖北襄阳等地的小麦种植户的田间小麦出现黄叶干枯现象,实地观察,主要受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及细菌性叶枯病等因素影响
一、小麦细菌性叶枯病
小麦细菌性叶枯病是这两年小麦区新发生的一种病害,是小麦病毒病以后的第二类新型病害。它的致病菌在分类上属于细菌,和病毒病、纹枯病、赤霉病等不属于一种菌种,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很多常用的杀菌剂对它起不到很好作用。
细菌性叶枯病一般发生在小麦旗叶及旗叶下面一、二片叶上,发病以后会在小麦的旗叶上面出现很多黄(灰)褐色的小点,随着病情的严重,从水渍状叶斑、尖部叶枯发展沿主脉形成带状枯斑,叶片变黄,连接成片,终表现出干枯的症状。细菌性叶枯病,在有露水或雨水等湿度大环境下,有时候会有菌脓,发病部位有时摸上去黏乎乎的,干燥时呈白色薄膜状。
小麦的细菌性叶枯病目前在局部区域发生,多呈点状分布发生,传染性强,一旦发生,可以随水流以及农事操作传播,需要及早防治。
二、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小麦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深绿色小斑点,随着病菌进一步扩散,病斑由点变成半透明的条状,然后呈现深褐色条斑,病斑处失水干枯。发病部位有时会出现露珠状发黄菌脓。
受天气、栽培管理措施影响等因素,一般能造成小麦减产15%——20%,个别严重的地块减产30%左右,大流行的年份,会严重影响小麦籽粒的饱满度,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感染小麦叶鞘,茎杆,籽粒等,减产更是严重。
发生条件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生,春季遇阴雨天较多天气,病菌容易随种子传播,在透气性不好的土壤中,氮肥使用过多的土壤中,以及通风透气性差,田间荫蔽,由于降雨,冷空气等造成的叶片出现损伤等,容易给致病菌留下侵染的机会。
河南洛阳等地区,3月下旬出现暴雪降温天气,叶片弱或受伤,也易导致病原菌的侵染。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有条件的实行两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控制灌水量,提高灌水质量,严禁大水漫灌。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不要偏施氮肥,培育壮苗,防止倒伏,以提高植株抗病性。提升作物自身抗逆性非常关键。
2、喷施药剂
确诊后选药要对症,否则可能延误病情,针对小麦细菌性叶枯病及条斑病等细菌病害,以下几种成分可以选择:
(1)春雷霉素与有机铜复配剂,如丰乐蓝精灵(36%春雷。喹啉铜)为春雷霉素和喹啉铜的复配制剂,春雷霉素为杀菌剂,防治谱广且防效理想,复配的喹啉铜,为有机铜制剂,混配性比较好。
(2)中生菌素及其他防治细菌性病害杀菌剂
(3)氢氧化铜等无机铜制剂,对细菌病害防治也不错,但是属于碱性农药,使用时建议单用,混配的农药多了影响效果,77%的氢氧化铜,建议20克一桶水喷雾。还可以春雷。王铜等复配制剂。
为了保防效及混配安全性,建议在发病初期使用春雷霉素以及有机铜制剂复配的杀菌剂。
除了药剂防治外,加强小麦田间水肥管理,提高小麦植株抗病力,也很关键。
以上就是小麦叶尖枯黄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农业资讯,请继续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农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