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有何危害 如何缓解秸秆还田危害

编辑:小敏  发布时间:2018/10/12 9:03:39  浏览次数:2139  信息分类:苗圃代理  专题:小麦种植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作为培肥地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近年来已逐步被农民朋友所接受。然而,在玉米秸秆还田的过程中,若配套技术做不到位,还会对小麦产生一些危害,那么,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有哪些危害?如何缓解秸秆还田危害?一起来看看吧!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的危害

1、苗黄苗弱

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中的养分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适宜土壤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至30∶1,而玉米秸秆的碳氮比为80∶1至100∶1,如果土壤中氮素不足,就会导致微生物和小麦争氮,小麦从而因缺氮出现苗黄、苗弱现象。

2、缺苗断垄

大量玉米秸秆还田,使土壤变得疏松和空隙增大,失墒较快,种子与土壤难以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出苗,田间出苗常不整齐,容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3、病虫危害

玉米秸秆上往往带有大量病菌和虫卵,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将其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农田病虫害特别是地下害虫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小麦正常生长。

如何缓解秸秆还田危害

1、保证秸秆粉碎质量,掌握还田数量

调试好机械,玉米秸秆粉碎长度掌握在3-5cm为宜,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秸秆还田并非还田越多越好,其还田数量要根据水源和耕作条件来决定,原则上应保证当年还田秸秆腐烂,不能影响下茬耕作质量。

玉米秸秆的还田量:一般标准是每亩400-500kg为宜,过多会为害下茬小麦根系生长。

2、尽早翻耕或旋耕,播后必须镇压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被均匀撒在田地之中,此时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深度一般要求20-30cm,是边收边耕埋,达到粉碎秸秆与土壤混合,地面无明显粉碎秸秆堆积,以利于秸秆腐熟分解和保证小麦种子发芽出苗。

秸秆还田后播种小麦,播量应在正常基础上适当增加0.5~2公斤,切播种后一定要镇压,尤其是旋耕麦田。随播种随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以保证充足的基本苗。

3、增施氮肥,谨防防碳氮比失调

玉米秸秆碳氮比为80∶1至100∶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至30∶1。秸秆还田的小麦基肥要增施氮肥,选用氮含量稍高一点的小麦复合肥做底肥;也可在小麦正常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尿素5~7.5公斤,以满足小麦及微生物对养分的需求,并加快秸秆分解腐烂。

4、提高土壤墒情,确保足墒还田

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因为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若土壤过干,会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故应及时浇水,生产上一般采取边收割边粉碎,特别是玉米秸秆,因收割时玉米秸秆水分含量较多,及时翻埋有利于腐解。

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播后墒情不足时,也可及时浇蒙头水。及时查苗补苗。冬水宜早,水量要小,以沉实土壤。浇水后还应及时中耕划锄破除板结。

5、带病秸秆,做好土壤及种子处理

(1)带病秸秆

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第二年夏季若种植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入农田。

(2)土壤处理

在旋耕或深翻前每亩撒施3-5kg3%的辛硫磷颗粒剂或3%甲。辛颗粒剂和2-5kg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或用48%的辛硫磷乳油500毫升用1-2kg水稀释与20-25kg细沙或细土拌匀后再与2-5kg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匀,均匀撒施地面深翻或旋耕土中,以预防和杀死土壤中的病虫菌源和虫卵,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

(3)做好种子处理

选购包衣种子,或者进行药剂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堆闷后再拌剂,晾干后即可播种,已拌剂的种子不可久置。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应采用药剂土壤处理。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有何危害,如何缓解秸秆还田危害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种植技术,可以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上一篇:番茄绵腐病的危害症状 发生特点 番茄绵腐病的防治

下一篇:辣椒绵腐病的发病症状及规律 辣椒绵腐病该怎么防治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