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后病害的治理技术
编辑:董丹 发布时间:2012/2/11 8:41:32 浏览次数:1639 信息分类:
农资百科
果蔬采后病害的治理技术:
“果蔬”采后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采前田间带病、采后机械损伤、温湿度条件及管理不当造成的生理失调等等都是促成发病的因素。病害的防治措施则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据调查发现,多数采后病害和田间病害是同一个病原菌。如果腐病、灰霉病、软腐病、疫病和绵疫病、绵腐病、炭疽病等,发生这些病害的地块收获的“果蔬”往往带有大量病原菌,虽然收获时看不出有病,但很可能病菌已侵入而暂时处于潜伏状态,这种果实采收之后则大量发病。也有的病原菌如根霉在田间不引起病害,只在采后引起腐烂,但这种病原菌在田间也可大量繁殖。据试验,在西红柿采前5~6周喷剂,接着在采前18~20天喷第2次,或者在采前每隔2周喷1次剂,连续处理3次,可以防止田间在死亡或衰老的叶子上繁殖,能有效地控制西红柿采后果腐病的发生。在青椒收获前喷洒适当的剂,也可有效地减少采后根霉菌引起的腐烂。因此采前防病与采后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即使在田间不致病,只在采后为害的病害,收获前减少田间病原菌密度的措施也同样有效。采前防病应采用各种保证“果蔬”健壮生长的综合栽培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耐藏品种栽培、做好田间卫生管理、选择适当的药剂防治(间隔期为7~14天)等。收获时应选择健康地块采收,而不能从有病地块中挑选没病没伤的果实贮藏,这一点不可忽视。“果蔬”采后病害中有些病原菌是寄生性较强的,如疫霉菌、炭疽菌等,可直接从果实表皮侵入引起发病。但更多的病菌是弱寄生性的或腐生性的,需从伤口侵入或产品受到生理伤害(如冷害)时大量发生,例如灰霉和根霉就是由伤口或柔嫩的花瓣侵入的。
由于青椒开过的花瓣容易脱落,所以花端感病较少,大部分腐烂是病菌从果柄切口处侵入造成的。黄瓜的花瓣常沾附在瓜上,所以黄瓜的灰霉病多发生在花端。对于这类病害,下述措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1.尽量减少机械损伤;2.采收时采用锋利的剪刀将果柄处剪成平滑的切口,使其切口尽快形成愈伤组织;3.摘掉凋萎的花瓣。在采收运输过程中还应注意所用包装物品的清洁卫生,装菜用的菜筐在使用之前应,因为菜筐长年累月用于装菜,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腐烂菌,如不,就会在采运过程中传染健康果实,造成果实发病。在贮藏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适宜的温度。
多数采后病害在较高的温度下发展迅速,适宜的低温可控制其发展,但果菜类切忌贮温过低造成冷害。果腐病、灰霉病等往往在果实发生冷害的情况下大量发生,因此应严格控制适宜的贮藏温度,减少腐烂损失。“果蔬”贮藏中为防止水分损失,常采用塑料薄膜包装,因此常处于高湿状态,如结合适当的化学药剂处理可明显减少腐烂。如BF防霉灵熏蒸剂(含50%仲丁胺)、SB(仲丁胺衍生物)、CHC(次氯酸钙制剂)等用于果菜类有较好的效果。但这些药剂多数是对沾附于水果蔬菜表面的病菌如炭疽病、灰霉病、果腐病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对于用药前就已侵入果蔬内部的病原菌如软腐病、疫病等作用效果不理想。
贮藏中应经常检查贮藏情况,发现病果及时拣出。但拣出时要注意,病果和健果应避免传染,即取出病果时病果的汁液不要滴落到健果上,手拿过病果后要先洗手,然后再接触好果,或者用方便袋裹出坏果,否则会造成好果腐烂。贮藏挑选过程中不注意病健果隔离,是有的贮户贮藏中愈倒袋坏果愈多的根本原因。包括白菜、土豆、萝卜、胡萝卜等的贮藏,均存在越倒越坏的现象,原因亦在于此。总之,采后病害的防治,首先应从采前防治开始,从植株生长健壮、基本无病虫害的地块无伤采收、装运健康果实,要避免机械损伤和各种生理伤害,以确保入贮产品不带病,少带菌。入贮后应控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采用适当的保鲜包装,如具有适宜的透气透湿性的TY保鲜袋。适当的保鲜剂处理也是有效的辅助手段。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