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菜用马铃薯原种的培育技巧:
1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 将目前云南省采用的优质菜用型品种如会-2、中旬红、马铃薯杂交实生籽(TPS)中的B16、B18等组合,利用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并结合血清学病毒鉴定技术,培养出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后,即可在防止蚜虫传播病毒的保护条件下,生产出无病毒和其他病菌的脱毒微型小薯即原原种。这种保护条件即是建立隔虫温、网室。隔虫温、网室的具体作法是:首先建塑料大棚,塑料大棚与栽培蔬菜、花卉的塑料大棚建造方法一致。其次是在已建好的塑料大棚外覆盖一层40目左右的尼龙网,尼龙网要固定,而塑料大棚的薄膜则可收放,一般春夏季把 大棚四周薄膜收到1.5~1.7m的高度,使大棚通风透气;冬季则将大棚薄膜放下并加盖严实,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在隔虫温、网室中生产脱毒微型薯(原原种)的主要方法有土壤扦插繁殖与无土栽培快速繁育。
①土壤扦插繁殖方式即直接在土壤中扦插试管苗生产脱毒微型薯。将土壤作为基质,施以底肥并扦插马铃薯试管苗,但生产周期较长,试管不均匀,生产效率不高。
②无土栽培快速繁育方式即以自身不含营养成分的珍珠岩粉、石英沙、河沙等代替土壤作为基质,高密度扦插试管苗;待幼苗茎段生根成活后,开始浇灌营养液,每5天左右浇一次。营养液配制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母液,使用时混合对水即可。除浇营养液外,其余时间若太干燥,可浇清水保证必要的湿度。这样在人工控制温、光、水、肥及生长调节剂条件下,可快速繁育微型薯,提高繁殖效率。一般100平方米的温、网室可年产微型薯10万粒左右,是土壤扦插繁殖数量的2~3倍。
2微型薯原种繁殖关键技术
由于脱毒微型薯单个重仅有2~7g,薯体极小,因而其繁殖原种技术要求精细、严格、不能感病。必须抓好如下关键技术环节。
2.1脱毒微型薯的保湿及催芽
应将脱毒微型薯保存于通风、阴凉之处,若遇外界高温季节,微型薯极易发生薯块干缩、幼芽枯萎现象,直接影响到微型薯的发芽出苗率。因而,应将微型薯保存于阴凉的室内,下铺湿润的细土,以保持一定湿度,防止干燥造成微型薯干缩芽枯。
在微型薯播种前,还应进行催芽处理。可将微型薯埋于室内湿润的河沙中进行催芽,但要防止埋得过深,造成通气不良或幼芽白嫩细长,栽植时易折断幼芽。待其萌芽后,可在播种前1~2天将微型薯从湿沙中扒出晾芽,待幼芽由白色变成紫色、绿色时即可下种。
2.2掌握适宜的繁种季节、严格选地
针对云南高原二季作马铃薯地区蚜虫迁飞规律及自然气候条件,应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及栽培方法来繁殖马铃薯原种。还可通过调节微型薯播种期,将种薯形成膨大期安排在适的温度(16~18℃)条件内。结合云南具体实际,可采用春薯早收、晚播留种、秋播繁种等措施;在滇南温暖地区,还可采用冬播留种,生产出高质量的马铃薯脱毒原种。
繁种时还要严格选地,应选择未种植过马铃薯或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块;原种繁殖田块还要远离种植烤烟、辣椒、番茄等作物的地块,以防止蚜虫传播病毒病。同时,繁种田块还应具备水肥条件较好、能灌能排、土壤结构疏松、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等特点。
2.3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对原种繁殖田块要精细整地,播种前深耕细耙,细碎土块,做到田平、面平,耕作深度以25~30cm为宜。底肥主要采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但这些有机肥中不应含马铃薯或其他茄科作物残枝枯叶沤制的农家肥。底肥用量应占总用肥量的80%以上,在滇中二季作地区繁种田块每667平方米应施有机肥3000kg、过磷酸钙40kg、硫酸钾20kg作底肥,并结合作垄沟施或穴施在繁种田土壤中。
2.4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对春作繁种田而言,应在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6月上旬早收留种。对秋作繁种田块,可在8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中下旬收获留种为宜。对冬作繁种田块,应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播种,翌年3月上旬收获留种。 为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根据微型薯薯块的大小,将薯块分成大、中、小三级,并进行分行分片播种种植。若将大小不均的薯块混种在一起,会导致植株生长快慢及高矮的不一致,造成互相遮蔽,争光、争水、争肥,也不便于中耕、除草、追肥及培土。同时,应采取整薯播种,可避免因切块造成感染病菌和烂种。还要保证种植密度,可根据微型薯的大小来确定适宜的密度,较大的种薯(7g左右)可按0.65m×0.2m的行、株距种植,每667平方米栽5000株;中等大小(3g左右)的种薯每667平方米可栽6500株;小种薯(2g左右)每667平方米种植7000株。
在使用微型薯播种时,应注意避开高温时间下种,这在种薯秋繁时较重要。一般晴天应在清晨早播,随播种随覆土,使薯块处于冷凉湿润的土壤之中。气温升高后要停止播种,晴天下午一般不要播种。阴凉天气则可延长播种时间。同时,还要避免在暴雨来临前播种,以免造成雨涝烂种。在覆土盖种时,也应避免用干热土覆盖种薯,以免薯芽,影响出苗。
2.5 及时浇水、早施追肥 脱毒微型薯在整个生育中应保持土壤湿润,生长前期需水量不多,不宜过量浇水。生长中期需水量较高,是需水临界期,因而应保证水分的供应。对冬作繁种田,水分供应极为重要,要保证灌好“三水”,即出苗水、初花水及盛花水,若遇天气十分干旱,还要适当增加灌水次数,浇水时采取沟灌半沟水,靠毛细作用上渗至垄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淹没垄顶。每次灌水后还应及时锄地松土,既能保持垄土湿润,又能增加土壤通透性,保证产品器官的正常形成与膨大。
还应早施追肥,可在齐苗期追施1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kg、硫酸钾15kg,促进植株的早生快发。追肥时,应在距离植株主茎5cm左右处开一条5cm深的小浅沟,将化肥对水或干撒入浅沟内,然后覆土即可。 2.6拔除病株、防治蚜虫 待脱毒微型薯出苗后,要及时到繁种田间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株,必须立即拔除。彻底拔除病株,保留健壮植株是马铃薯优质原种生产的重要保证。一般在全生育期中可进行两次,一次在苗期,凡幼苗出现花叶、叶片皱缩或卷叶症状的植株都要拔除。另一次在现蕾开花期,除将病株地上部去除外,此时地下部已经结薯,应将病薯一并挖出,防止其混入原种种薯中。
由于蚜虫是传播病毒病导致马铃薯种薯退化的主要媒介,因此应做好繁种田块蚜虫发生情况的监测和预报工作,一旦发现蚜虫,必须及时喷药灭蚜。对秋作繁种田,由于马铃薯生长前期气温较高,利于蚜虫活动与传播,因而每7~10天应喷药防治蚜虫1次。
2.7适时早收,贮藏 对脱毒微型薯繁殖的原种田块,要适时早收,只有适时早收,才能保证马铃薯原种生活力强、病毒含量低、抗退化能力强。一般种用马铃薯要比食用马铃薯提早15~20天收获。对秋作繁种田,一定要在重霜来临之前全部收获完毕。收获后的马铃薯原种,要切实做好贮藏工作,可将种薯薄堆于室内黑暗、遮光的屋角处或竹楼上,关键是室内温度应保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