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怎样选购玉米种子 哪些品种好 选购方法

编辑:宋慧玲  发布时间:2019/12/2 9:28:56  浏览次数:10324  信息分类:种子网  专题:玉米种植技术

2019年马上就要过完了,冬去春来,开春后就到了玉米选购季节,市场上玉米种子多种多样,制种单位良莠不齐,选用合适的玉米良种,对于获得好收成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购买到让农民放心的玉米种子呢?选购玉米种子需要避开哪些误区?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怎样选购玉米种子 哪些品种好 选购方法

一、2020年如何选购玉米种子

1.选种前:找准商家再出手

要到证照齐全的商家购买种子,仔细查看种子包装,看标签是否齐全。还要留心品种审定编号,对于尚未审定的玉米品种不宜购买。

2.选种时:留心种子度和率

在挑选种子时,要特别留心玉米种子的纯度、发芽率和干湿度。纯度可以这样检验:在商家那里任意选取100粒种子,其大小、色泽、粒形等差距较小,且很近似,说明该种子纯度较高。如果所选的种子以上的特征成二八开,说明该种子的混杂率在20%左右,这样的种子不要购买。

其次,要保证玉米种子能有较高的发芽率,就要留心观察种子,不能颜色发暗、虫蛀、霉变,脐部不能有横的条纹和开裂等现象。再有,凡是潮湿的种子,都有可能发霉变质,在检验种子干湿度时可把手插入种子袋中,凡是手上无味且有清爽感觉的种子比较干;反之,手上有阴沉潮湿感且气味不正,说明种子较湿。

3.选种后:保留单据重要。在选种后一定要保存好种子标签、发货票、信誉卡等维权证据。另外,在购种后的15天内一定要做种子发芽试验,发芽率如果低于85%或标签标注值的,应及时进行投诉维权。

二、选购玉米种子要避免哪些误区?

一忌盲从:盲从——人家种啥咱种啥

有些人在种植品种上,喜欢随大流,而不管自己耕地的肥力水平、管理条件等情况,人家种什么品种自己也种什么品种,其结果是人家亩产超千,而自己亩产八百。

二忌趋新:趋新——片面追求新品种

有些人认为凡是新品种就是好种子,也不管该品种审定与否、适应与不适应,一听说表现不错,就盲目引进种植,容易给生产带来损失。

三忌趋外:趋外——片面追求外地品种

有些人认为“当地品种不如外地品种”,一听说是外来品种,尤其是外国品种就非常感兴趣,盲目引进,很容易给生产造成损失。对外来品种要持慎重态度,若引种—定要注意引种程序。

四忌趋高:趋高——追求高价种子

有些人认为“价格高就是好种子”,专买高价品种,价格低的品种反而不买,这样容易花冤枉钱还买不到好种子。因为种子价格往往不单纯是根据品种的表现,而是根据多种因素而定。

五忌趋小:趋小——片面追求小种子

有些人片面认为玉米杂交种“种子小好”,“子粒小的杂交种纯度好”,“小种子——真种子——杂交种、大种子——假种子——商品粮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片面的。因为杂交种子有大粒有小粒,如KX3564、先玉335等玉米杂交品种的种子小,张玉4、豫玉22等玉米杂交种的种子粒就大。另外同一杂交种正反交的种子粒大小也不一样,如掖单2号,正交种粒大,反交则种子粒小。有个别投机者,以大田玉米果穗顶部的小粒充做杂交种子,就是利用部分人的这种心理。

六忌趋早:趋早——追求品种早熟

有些人片面追求品种的熟期,认为越早熟越好,其实不然,因为品种的生育期一般与产量呈正相关,往往早熟品种产量不如晚熟品种高。正确的选择方法是应选择种植生态区能正常成熟的大日期品种。

七忌拖拉:拖拉——办事拖拉

有些人办事拖拉,不抓紧时间购种,往往拖到快要播种时刚才想起来买种子,这样很难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种子,影响自己的一年收成。

八忌趋利:趋利——贪图便宜

有些人贪图便宜,喜欢购买亲属朋友介绍或经营的、或游商游贩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或无证无照的种子(因为这些种子往往比正规种子价格便宜),这样很容易因小失大,—旦种子有假,会给生产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2020年玉米种子的选购方法,想了解更多农资市场行情,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关注之后也可以留言回复你想了解的行业信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上一篇:赤霉素使用方法有哪些 赤霉素的有什么用途

下一篇:优质玉米品种特点是什么 玉米选种有哪些误区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