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麦苗期巧选农药防治纹枯病,具体的防治方法:出苗后零星死苗的地块,可及时用相同小麦品种进行移栽或补种。小麦三叶期以后发病的地块,每亩可用20粉锈宁乳油15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克,或50...[详情]
-
小麦专家张平治讲解冬季田管新方案: 针对安徽省阜南县小麦的苗情:(1)播量大,基本苗偏多。全县40以上田块亩用种量在15公斤左右,部分田块用种量超过20公斤,基本苗平均23.4万,较去年多4.4...[详情]
-
苄嘧磺隆也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小麦田猪殃殃等杂草有较好防效。但现在很多地方的猪殃殃已对苯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麦田使用苯磺隆对猪殃殃防效不佳的田块,使用苄嘧磺隆也可能防效不佳。炔...[详情]
-
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临了,那么我们在春节过后,对小麦的管理上要注重浇水,不要使其干旱。那么,我们总结了以下四大方面来对其进行浇灌。一、干旱麦田的程度抢墒 播种没有浇灌冬水的麦田;秋种整地质量差土壤透气的麦...[详情]
-
强筋小麦稳产稳收的培育技术: 一、区域化规模化种植 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是实现强筋小麦优质高产的基础,按照《河南省小麦品质区划意见》,我省适宜种植强筋小麦的区域有:豫北、豫西强筋麦适宜区;豫东...[详情]
-
根据小麦播种时期的不一,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不同的肥料施用,那么对于迟播小麦,肥料的管理有下面几点知识: 早施提苗肥 迟播小麦出苗后,因气温低,应抓紧抢施提苗肥。迟播小麦冬前主茎只有3~4片,年前营...[详情]
-
还田稻草腐烂造成的小麦叶片发黄,那么就需要我们赶快进行肥料补施,这种发黄的原因主要可能与缺氮、缺氧有关,应先了解这些田块的基肥施用情况,并检查水稻秸秆腐烂和小麦根系发育情况。雨停后及时清沟理墒降渍,提...[详情]
-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对其生长非常不好,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合理的农药来进行施用: 目前大面积应用的主要药剂是三唑酮,有15或25可湿性粉剂、20乳油、20胶悬剂,亩用原药4~12克,依小麦品种感病性不...[详情]
-
冬季积尿浇麦对于小麦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节省了肥料。 小麦浇尿的具体时间,一般从“立冬”开始,至“清明”结束,但以封冻后到解冻前这段时间为。在土壤封冻前,一天之内随时都可以浇,...[详情]
-
根据今年小麦的生长情况,小麦因田因苗补施肥料促壮技术: 苗期施肥应根据补足基肥、适量施用平衡肥或壮蘖肥的原则进行。对没有施基肥或基肥用量不足的麦田,要尽早补施苗肥或分蘖肥,确保每亩基苗肥施足纯氮...[详情]
-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总是会影响小麦的产量。而气温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病的早晚和快慢。小麦抽穗后如气温偏高,田间病穗就会提早出现。平均气温低于13.7℃时,一般不会发病。 温度影响赤霉病的潜育期,平均气温...[详情]
-
小麦自然缺氧存储要领: 国内外使用广泛的方法还是自然缺氧贮藏。对于新入库的小麦,由于后熟作用的影响,小麦生理活动旺盛,呼吸强度大,极有利于粮堆自然降氧。实践证明,只要密闭工作做得好,小麦经过20...[详情]
-
小麦调节剂施用需要合理: 一、多效唑。在小麦拔节期亩喷200ppm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和抗旱能力。并能兼治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率。 二、矮壮素。对群...[详情]
-
小麦收获与选留种的小技巧: 小麦收获适期很短,所谓“麦熟一晌”,必须及时收获。收获过早,麦粒不饱满充实,水分多,影响产量,同时,收获后茎秆籽粒都很潮湿,堆放期间容易生热发霉,造成损失。收获过迟,...[详情]
-
小麦田除草剂选用要合理: 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冷空气活动期不能使用异丙隆、精唑禾草灵等常用除草剂。异丙隆会使麦苗抗寒性下降,容易使麦苗受到“冻药害”,要求施药后1周不能出现霜冻天气。低温霜冻期施...[详情]
-
小麦纹枯病防治要趁早,下面我们来对这些知识进行以下几点了解: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小麦发芽后,芽鞘受病菌侵染变褐腐烂枯死。在3~4叶期时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详情]
-
冬前小麦巧管技术: (一)查苗补种,移密补稀。 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时搞好查苗补种工作。补种时间越早越好。为促进小麦早出苗,应先将种子催芽后再补种,要注意...[详情]
-
小麦过冬的管理技术: 目前,充足的积温为小麦生长提供了保证;但10月份日照为164.3小时,较常年偏少三成;播种至出苗仅有两次较明显的降雨过程,总降雨量仅为 9.3毫米,比去年少37.9毫米,日...[详情]
-
储藏小麦种子需要做好的工作: 一、把好纯度关。小麦良种要单收、单打、单晒、单独贮存。贮存时应标上品种名称,防止与其他品种和普通麦子混淆;要一个容器盛放一个品种,不能一个容器盛几个品种,更不能与普...[详情]
-
晚茬小麦的播种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为了弥补晚茬麦生育期不足,成穗率低,穗粒数少的缺陷,要选用生育期较短、具有晚播早熟的半冬性或偏春性良种。在黄淮地区,晚茬小麦的品种较多:如济宁6号、...[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