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案!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特点是可利用块茎繁殖、种子繁殖和茎段繁殖。分布遍及欧、亚、非、美、大洋洲。有8000年的栽培历史。1650年传入我国,现在我国各地普遍种植。东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粮菜兼用,华北及江淮流域多用作蔬菜。
(土豆种植分布)
形态特征
根:土豆属浅根系作物,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一般根系向外伸展范围较小,约50㎝,根系分布在地表下30~40㎝,深可达70㎝。马铃薯的根是吸收营养和水分的器官,同时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茎: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绿色或附有紫色素,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
叶:马铃薯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叶子一样,它的叶绿体吸收阳光,把根吸收来的营养和水分,以及叶片本身在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制造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质(糖、淀粉及蛋白质、脂肪等),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质,通过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被输送到块茎中贮藏起来,供应根、茎、叶、花等生长时应用。
花:马铃薯的花,既是马铃薯进行有性繁殖的器官,又是鉴别马铃薯品种的一个明显依据,也是进行人工杂交育种的惟一部位。
果实和种子:马铃薯的果实及其种子,是马铃薯进行有性繁殖的惟一特有器官。
生长条件
土壤:土豆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除过粘、过酸、过碱的土壤外,都可种植。但以耕作层深厚、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砂质壤土为适。在弱酸性土壤中(pH值5.5-6.5),马铃薯生长良好。但酸性过大(pH值4.8以下)时,植株叶色变淡,易早衰枯死,产量下降;土壤碱性过高(pH值7以上),则产量下降更快,而且易发生疮痂病。
水分: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即每形成l kg干物质,消耗400~600 kg水。因此,土壤水分的多少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影响,在马铃薯各生长发育期必须保证有适宜的水分,才能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温度:马铃薯喜冷凉、不喜高温,生育时期期间平均气温17~21℃为适宜。
全生育期需肥量
马铃薯全生育期的需肥量较大,每生产1000kg马铃薯,需要吸收N 5kg,P2O5 2kg,K2O 10.6kg,为典型喜钾作物,氮、磷、钾肥比例约N:P2O5∶K2O=2:1:4。
不同生育期N、P、K的作用
苗期:营养生长期,植株生长对N和K需求不断较高,及时补充高氮低磷低钾肥料,底肥中应考虑土壤中有效磷水平,适量补充磷肥。
块茎形成期: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期,对N和K需求仍较高,其中N>K,P需求也升高。及时补充高氮高钾肥料,适量补充磷肥。
块茎膨大期规律:营养生长结束,N需求开始出现降低,K的需求急剧增加,P需求较低。减少氮肥用量,注重施用钾肥,同时补充钙镁等中微量元素。
所以在施肥过程中需针对其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有效施肥。
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氮的吸收速率在块茎膨大前期;钾在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均表现较高吸收速率。
微量元素的作用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中,其中有重大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有硼、锌、锰、铜、钛等,据测定,在块茎膨大期,马铃薯新鲜叶子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锰30-50mg/kg,锌20-40mg/gk,铁70-150mk/kg。马铃薯对锰的缺乏为敏感,对硼、锌的缺乏相对弱一些,但对铜、铁、铝的缺乏不敏感。从需要量来说,马铃薯对锰的需要量很高,对硼、铜的需要量相对较低。
施肥管理方案
12月中旬施底肥:
马铃薯重施底肥, 一亩为单位,用腐熟的农家肥500-1000kg或有机肥200-300kg加平衡型肥40kg(15-15-15),撒施地里,作全层基肥。
注:马铃薯属忌氯作物,不能施用含氯的肥料如氯化钾、氯化铵及含氯离子的复合肥、复混肥等。
追肥:
初次追肥:齐苗后用于壮秧结薯,此时是初次施肥时间(选择高氮低磷低钾的肥料(22-8-10,22-9-9、20-10-10),硝基钙镁肥5kg/亩,撒施或冲施。展览、会议、就餐、住宿、购物为一体的大型会展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