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烂果的发生原因 枣树烂果的应对措施分析总结

编辑:小雯  发布时间:2018/9/17 14:10:16  浏览次数:15332  信息分类:农资百科  专题:枣树种植技术

随着枣树种植面积的增加,一些难以防治的病虫害危害程度愈来愈大,危害地区愈来愈广,大大影响了枣果品质和产量。枣烂果病是枣在采前、采后及贮藏期间常发生的现象,是由众多的病害引起的。下面火爆农资网小编将枣树烂果的发生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如下,供枣农们参考。

1、枣树烂果原因分析

1.1枣树本身皮薄,肉厚,易于开裂

枣裂果是引起烂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枣裂果主要是生理性水分供应不均衡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在果实生长前期过分干旱,进入转色期至近成熟期后,遇雨使果肉吸水膨胀,果肉细胞较果皮细胞增长速度快,从而使果皮细胞胀裂,造成裂果。钙能保持原生质胶体的物质化学性质,保持胶体一定的分散度与水化度、粘滞性弹性,使细胞保持一定的膨压,减轻裂果的发生。

角质层是果实表面覆盖的一层保护组织,对防止病虫害的侵染有重要作用。角质层越厚,抵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越强,越抗裂果。枣树角质层较薄,为6.81μm,容易裂果;郎枣的角质层相对较厚,为8.28μm,较抗裂果。枣树9月中下旬成熟,容易遇到连绵的秋雨而裂果,以致常常引起大量烂果。

1.2管理不善

近年来枣果价格看好,许多地方在大面积发展枣树的基础上,又千方百计提高产量,但对枣农综合管理水平的示范培训却不到位,许多枣农只重视冬剪,而忽视夏剪;只重视地上管理,而忽视地下管理;只重视施化肥,而忽视施有机肥;只重视采前管理,而忽视采后管理;只注重杀虫,而忽视防病,导致树势衰弱,抗病力降低。

1.3防病措施不到位

病虫害防治应在全年实施,全年需喷药5~6次。但许多枣农一般只喷施2次左右剂,有的甚至1次剂也没有使用,致使病害泛滥,造成了枣果大量腐烂。同时剂品种单一,使病害产生抗药性。

1.4施用不当生长调节剂

近年来赤霉素使用量及次数逐渐提高(一般花期使用1次即可,但目前许多枣农均使用2次),虽然大大提高了坐果率,但到生长中后期,就会出现大量生理落果及果实大小分化现象,即使能够生长成熟的果实,也由于使用赤霉素后的钙素营养缺乏,使后期多雨时大量裂果,终造成果实腐烂。

1.5成熟季节阴雨连绵

9月底到10月初,枣果成熟采收期阴雨连绵。2007年晋中市从9月26日开始,全市范围内阴雨连绵,直至10月10日,连续降雨达到15d(天),累计降水量达134.9mm,比常年偏多4倍,致使枣果大量烂掉,有的枣园甚至绝产。

2、对策

2.1提高枣农认识,加强示范推广

首先要让枣农认识到防治裂果并没有药,要从加强枣树综合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提高防裂果的能力。其次,联合生产、学校、科研等部门,加强防裂果的试验示范和科技推广,在重点枣区设立试验示范点,把已试验成功的防裂果技术组装配套,用科学先进的技术辐射带动周边枣农,提高防裂果的科技支撑力度。

2.2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

采摘后至休眠前深耕枣园,并用倍量式波尔多液或3°Be~5°Be石硫合剂重喷树冠及地面,清理病株。休眠期浇冻水,并进行地面保墒覆盖,结合修剪清理病枝、老枝、枯叶,刮树皮涂白,对主枝的修剪应推迟到春分后至萌芽前。萌芽展叶期要完善保墒覆盖措施,追施农家肥,浇萌芽水,结合病虫害防治根外追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转换期应进行追肥、灌水、中耕、除草,遇干旱高温及干热风时要给树冠喷水,盛花期喷施保花、坐果药剂,并通过抹芽,促进坐果,同时应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幼果期、膨大期中耕、除草;结合浇水冲施肥料,补充硼、钙等微量元素;随时剪除无用新生枝芽,节约养分促进果实发育;同时要注意喷剂防止病害发生。白熟着色期(成熟期)要注意树冠喷水或小水勤灌并补充钙等元素防裂果,喷农抗751、、绿享6号等剂防止缩果病、枣锈病、炭疽病等病害蔓延。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可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减轻病虫害引发的烂果发生。

2.3选育抗裂果品种

从现有的枣树资源中选择裂果轻或不裂的单株,然后扩大栽培,从根本上解决裂果。

2.4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与气象部门积极联系,较准确地提前预测出红枣成熟期的天气情况,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2.5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政府要加大对红枣加工企业资金、技术等的扶持力度,在发生红枣裂果后,能及早将开裂的枣果采收后进行加工,将枣农的经济损失降到。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上一篇:香蕉巴拿马病的起源 香蕉巴拿马病的传播方式及防治

下一篇:紫皮大蒜如何种植 紫皮大蒜高产种植技术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