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农药不稀释直接用 这三类农药不必稀释直接使用

编辑:小雯  发布时间:2018/8/6 9:28:25  浏览次数:2810  信息分类:农资百科  

现在农药的剂型类型繁多,让农民感到一头雾水。不用稀释而直接使用的农药剂型体主要包括粉剂、颗粒剂、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等,使用前一般不需做什么处理,但要求特定的施药机械与施用方法。下面跟随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 粉剂

粉剂可以喷粉、拌种和土壤处理使用,适合于供水困难地区和防治暴发性病虫害地区。

喷粉法是常用的粉剂施用方法,主要是利用气流把药剂吹散使粉粒飘扬在空气中,然后再利用粉粒的重力作用沉落到防治对象上起作用。粉剂的喷施一般需要专用的喷粉器具,以形成足够的风力克服粉粒的絮结。由于喷粉法喷施的粉粒在空气中具有很强的飘翔能力,操作者必须戴口罩和穿防护服,喷施时还必须严格注意气象条件。粉剂在无风或相对封闭的环境(温室大棚)中施用。

拌种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粉剂施用方法,主要利用干燥的药粉在处理种子表面形成均匀黏附,从而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拌种法一般要求使用专用拌种机,并在相应速度下拌种,以形成药剂与种子的均匀黏附。

粉剂做土壤处理使用可分为撒施和沟施等方法。采用撒粉法,一般先用细干土将药粉稀释并结合土壤耕耘耙耥,以便于药剂与土壤混合均匀。采用沟施法,则要注意所用药剂与种子或作物的性。

粉剂一般在水中很难分散和悬浮,所以不能加水喷雾使用。

2 颗粒剂

颗粒剂主要采用直接撒施的方法施用。可以直接用手撒施,也可以借助于机械撒施,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禾本科作物的钻心虫和各种蝇类幼虫。由于水稻田喷雾施药难度较大,目前许多除草剂品种和防治水田稻飞虱等害虫的杀虫剂品种也加工成颗粒剂施用。由于颗粒剂粒度大,下落速度快,施用时受风影响小,可实现农药的针对性施用。另外,由于制剂粒性化,可使高毒农药制剂低毒化,使颗粒剂可以采用直接撒施的方法施用。尽管如此,施用时仍须做好防护,尤其是用手直接施用时,必须戴手套并保持手掌干燥。

在可以预测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情况下,使用颗粒剂预防要比喷雾防治更加有效,特别是在许多不利于喷雾使用的气象条件下。如果土壤干燥,那么植物对农药的吸收将很低,此时农药向植物根部的移动也很有限。因此,一些农药颗粒剂适合使用在土壤湿度有保证的灌溉型土壤中。当然,土壤湿度过大也会引起植物药害。颗粒剂一般撒在种子附近或在种植时进行种子处理,另外,在植株生长季节也可以对单个植株进行针对性处理。

颗粒剂做土壤处理与种子同播或施在植株根系周围,需要做药害试验,否则需要保持相对位置。水田施用颗粒剂,一般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层,以便于药剂分散和与靶标接触。

农药颗粒剂有效含量一般较低(10%以下),有效成分毒性较高,而且一般不加表面活性剂,所以颗粒剂不能泡水喷雾施用。一方面,容易造成操作者中毒,达不到应有的防效;另一方面也不能发挥颗粒剂使用简单、针对性强的剂型优势,还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3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主要施用方法是弥雾法或超低容量喷雾法,不用兑水稀释,使用弥雾机或超低容量喷雾机直接喷施制剂。这种方法施药特别适合于山林有害生物防治,也适合于温室保护地、仓库等相对封闭环境。但由于超低容量喷雾(油)剂施用时形成的雾滴非常细,雾滴受风影响较大,不适于在有风天气操作。另外,施用时也必须注意施药人员要处在上风口,避免置身药雾中以免中毒。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中含有较多高沸点油质溶剂,不能做常量喷雾使用;一般不含或很少含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成分,不能加水喷雾使用,以免对作物产生药害。

不用稀释而直接使用的农药还有:喷粉技术使用的粉状制剂(粉剂、触杀粉、漂浮粉剂),撒颗粒法使用的制剂(颗粒剂、大粒剂、细粒剂、微粒剂、微囊粒技),特殊形状制剂(块剂、球剂、棒剂),诱饵制剂(饵剂、胶饵、诱芯),超低容量喷雾技术使用的制剂(超低容量液剂、超低容量微囊悬浮剂),烟雾技术使用的制剂(热雾剂、冷雾剂)等。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农业资讯,请继续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农业资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上一篇:黄蝉花怎么进行扦插 黄蝉花扦插的技巧及方法

下一篇:黄蝉花怎繁殖 黄蝉花的繁殖方法及扦插技术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