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农药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农业物资。但是现在在农药使用存在的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达到保证粮食生产的目的,甚至还会对粮食造成危害。那么,由于农药使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农药使用中有哪些问题
一、农药随意使用现象普遍
我国农业生产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型为主,许多农民知识水平低,缺乏科学用药知识,常常根据经验选择农药品种,随意用药的现象非常普遍。
很多农民甚至包括基层农业管理人员都忽略了农药是毒性物质的属性,只把它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不按规定配兑农药、任意加大用量和增加施用次数的现象十分普遍。
农业部对21 个省的23 个县市1099 个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农户选购农药时首先考虑防治效果,而不考虑农药毒性;90%农户施药时不采取防护措施;70%农户不知道农药超标对人体的危害;大多数农户不按照规定的农药间隔期施药和采收农产品。
另外由于农药经营者、使用者仅承担农药购买成本、施药时的劳动成本,不承担农药使用后的环境成本、社会成本 ,也是导致不合理、不科学使用农药的重要原因。
二、农药环境污染修复技术存在局限
在现代农业环境中,农药的累积速率要远远高于环境介质的自净能力,为加快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中的农药降解速度,消减环境中的残留农药,科研人员已开发了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类型的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客土法、低温热解吸法、蒸气浸提法、焚烧法等,化学修复法包括淋洗法、溶剂浸提法、脱氯法、电化学法等。物理和化学修复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的去除介质中的污染物。
但是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却普遍存在工程量大、处理成本高,处理过程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甚至对土壤结构也有一定破坏的缺陷,因此并不适用于农药面源污染的环境治理。
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近年来有发展前途的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酶修复法和堆肥修复法等 。
生物修复技术成本低,对土壤原有结构破坏小,不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适用于农药使用引起的面源污染治理。然而,生物修复技术也存在修复周期长、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等限制因素,很多技术还处在实验室或小规模野外试验阶段,在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中处理效果不稳定,仍有待深入研发。
生物化学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生物化学农药是通过调节或干扰植物(或害虫)的行为,达到施药目的。
一、性诱剂。性诱剂不能直接杀灭害虫,主要作用是诱杀(捕)和干扰害虫正常交配,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控制虫害过快繁殖。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性引诱剂,一般应与其他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如使用桃小食心虫性诱芯时,可在蛾峰期田间始见卵时结合化学药剂防治。
1、开包后应尽快使用。性诱剂产品易挥发,需要存放在较低温度的冰箱中;一旦打开包装袋,应尽快使用。
2、避免污染诱芯。由于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性,安装不同种害虫的诱芯前,需要洗手,以免污染。
3、合理安放诱捕器。诱捕器放的位置、高度、以及气流都会影响诱捕效果。如斜纹夜蛾性引诱剂,适宜的悬挂高度为1-1.5米;保护地使用可依实际情况而适当降低;小白菜类蔬菜田应高出作物0.3-1米;高秆类蔬菜田可挂在支架上;大棚类作物可挂在棚架上。
4、按规定时间及时更换诱芯。
5、防止危害益虫。使用信息素要防止对有益昆虫的伤害。如金纹细蛾性诱芯对壁蜂有较强的诱杀作用,故果树花期不宜使用。用于测报时,观测圃及邻近的果园果树花期不宜放养壁蜂和蜜蜂。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
1、选准品种适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因作物种类、生长发育时期、作用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使用时应按产品标签上的功能选准产品,并严格按标签标注的使用方法,在适宜的使用时期使用。
2、掌握使用浓度。植物生物调节剂可不是“油多不坏菜”。要严格按标签说明浓度使用,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如生长素在低浓度是促进根系生长,较高浓度反而抑制生长。
3、药液随用随配以免失效。
4、均匀使用。有些调节剂如赤霉素,在植物体内基本不移动,如同一个果实只处理一半,会致使处理部分增大,造成畸形果。在应用时注意喷布要均匀细致。
5、不能以药代肥。即使是促进型的调节剂,也只能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起作用。
以上就是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注意的事项。在使用农药防治害虫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大方面哦,只有保证大环境,粮食才能持续的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