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六大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编辑:齐娟  发布时间:2014/3/21 9:58:01  浏览次数:8080  信息分类:苗圃经销  专题:非洲菊种植技术

非洲菊是一种非常美观的室内观赏花卉,花朵很大,原产地南非,非洲菊抗旱耐冻,是一种很好养殖的室内观赏植物,可是非洲菊常常出现一些白粉病、叶斑病、灰霉病、等等,这些病属于什么引起呢,这些病都属于病,出现这种病改怎么解决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病的原因和防止方法。

六大非洲菊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非洲菊白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展为圆形或长椭圆形黄白色病斑。病斑上覆盖白色状物,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后期粉层呈灰白色,叶片焦枯。病原菌为(Oidiumsp.)菌丝体白色,表生,以吸器深入寄主表皮细胞中吸取养料。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以全壁体生式产生分生节孢子。分生孢子长圆形、单胞、无色、串生,自上而下依次成熟。该病在气温高、相对湿度80%~90%、温室内通风不良时较易发生。

2、非洲菊叶斑病

非洲菊叶斑病主要有两种:(1)叶点霉菌叶斑病。叶片上初出现紫褐色至茶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暗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病原为菊叶点霉(Phyllostictachrysanthemi),分生孢子器球形,埋生,单腔,有孔口。产孢细胞圆柱形、无色、光滑,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基部平截。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很快,气生菌丝较多,分生孢子器形成较稀,器壁膜质。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落叶中越冬。老叶比嫩叶发病严重。(2)尾孢菌叶斑病。感病叶片上初出现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中央暗灰色,边缘有稍隆起的褐色线纹,外围紫褐色,叶片正背两面产生暗绿色霉点。病原为菊尾孢(Cercosporachrysanthemi),菌丝体多埋生,常有子座,分生孢子梗粗大菌丝型,榄褐色或褐色,顶部颜色较淡,不分枝或偶尔分枝,丛生于子座组织上,分生孢子鞭形,直或微弯,无色,具3~12个隔膜。产孢细胞多芽生,合轴式延伸,圆柱形,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单生,基部有,具有多个隔膜,表面光滑。该病多在病残体和病叶上越冬,一般在阴湿光照不足、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环境中发病严重。

3、非洲菊灰霉病

病株近地面茎部出现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变灰褐至褐色,病部软腐,表面密布灰色霉层。幼苗受侵染时,近地面的茎叶呈褐色水渍状腐烂,表面产生灰霉,后集生小而扁平的菌核。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cinerea),隶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分生孢子梗直或屈曲,大小为960~1200μm×16~22μm,数根丛生,褐色,光滑,顶端有1~2次分枝。分枝末端常明显膨大,形成无色或淡色的瓶状产孢细胞,分生孢子短椭圆形,大小为12~18μm×9~13μm。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核在感病组织内越冬,湿度大时容易发病。

4、非洲菊菌核病

该病从茎基部发生,使茎杆腐烂。发病初期,病部呈现水渍状软腐、褐色,逐渐向茎和叶柄处蔓延。后期在茎杆内外均可见到黑色鼠粪状的菌核。该病的典型症状是病部迅速发生软腐,并密生白色絮状物,或有黑色鼠粪状菌核,每个菌核可产生1~9个子囊盘。该病由核盘菌(SclerotiniaclerotiorumFuck)引起。子囊盘产生在菌核上,盘状,有长柄。子囊平行排列,子囊间有永存性的侧丝。子囊棍形或椭圆形、无色,子囊孢子单胞,椭圆形,排列成一行。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病菌以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内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侵染危害。前茬为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发病严重。雨季发病严重。该病通过病株与健康株间的接触和土壤内菌丝体的生长蔓延传播。

5、非洲菊根腐病

该病为非洲菊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大,植物整个生育期均受害,开花期受害重。病菌从地面茎基部侵染,受害部位变软、水渍状、浅黑色;植株叶片突然萎蔫,变为紫红色。拔除病株时茎基部发病部位易折断,潮湿时表面可长出白色霉点。该病主要由隐地疫霉(Phytophthoracryptogea)引起。隐地疫霉隶属假菌界卵菌门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其营养体为无隔、多核的菌丝体,有菌丝膨大体产生,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孢子囊呈梨形或椭圆形,无乳突,孢子囊大,大小平均为46μm×27μm,寄主范围广。异宗配合,有性生殖产生藏卵器、卵孢子和雄器,藏卵器呈球形,内含一个球形厚壁的卵孢子,雄器单细胞,无色透明,围生。病原菌在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越冬的病菌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源。土壤骤然干湿交替或频繁中耕松土,造成植株根部伤口多,病菌从伤口侵入,在条件适宜时从灌溉水或雨水中传播,致使病害大发作。排水不良及连作的地块发病严重。

6、非洲菊枯萎病

该病与非洲菊根腐病症状相似,在非洲菊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病株根系呈黑褐色,病根皮层剥离、须根少,植株易拔起。病情发展缓慢时,病株叶片呈紫红色或黑褐色,陆续枯萎;严重发病时,植株呈青枯状死亡。该病在意大利、澳大利亚及我国等国家发生。因非洲菊基本上为保护地栽培,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每年4~8月是该病发生较重时期。病原在土壤或植株病残体中越冬,带菌土壤和受害植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高温高湿天气、质地粘重的土壤都会促进病原菌的增殖和传播。此病主要由尖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引起,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茂密的菌丝,呈疏松棉絮状,分生孢子梗无色,产胞细胞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产生两种类型的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大小为5~12μm×2.5~3.5μm;大型分生孢子大小为27~46μm×3~4.5μm,纺锤形至镰形,顶端钩状,基部有小柄,3~5个隔膜,大多数为3个隔膜。厚垣孢子通常大量形成,间生或顶生、单生,偶尔串生,壁光滑或粗糙。

以上就是非洲菊常见六大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看后都有所了解,希望小编的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上一篇:如何防治稻纵卷叶螟?防治稻纵卷叶螟产品推荐

下一篇:一叶兰出现灰霉病应该怎么防治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