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肥使用误区 正确使用方法

编辑:李明丽  发布时间:2022/4/22 8:29:51  浏览次数:2068  信息分类:化肥网  

镁肥是大家经常用到的一种肥料,不过,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误区,导致镁肥使用效果不太好,那么,镁肥使用误区有哪些?镁肥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一起来看看吧!

镁肥使用误区

一、认为叶施比根施好

不晓得这个理论从何处而来,在使用镁肥时,农民朋友总喜欢叶面喷施而忽略根部施肥,就得喷施更直接、更迅速。这种方法是不对的,虽然根系吸收镁需要借助作物的蒸腾作用进行,吸收率也不是特别高,但是对于矿物元素来说,作物根系对其的吸收能力再低也高于叶片的吸收能力。叶面喷施的作用是应急、是锦上添花,不作为主要的补充方式。

二、植株现缺素症状时才知道补镁

不管是施肥还是用药,这是农民朋友们在种植生产过程中常犯的一个错误,总是时在植株外表显现出它得病了或是缺某种物质了,才开始亡羊补牢。植物不会说话,它渴了饿了初期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待到快渴死、饿死了,我们再给它喂药补肥就多未时已完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遍遍的补施镁肥,作物植株已经变黄的叶片难以转绿的原因。依农前面就提到了土壤中虽不缺镁但缺可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镁,因此一定要提前补充,未雨绸缪预防植株缺镁的现象发生。

三、不重视使用方法

对镁肥有误解,总觉得贵的就是好的,多用就是补充,底施肥时完全不考虑肥料的特性,不在乎土壤土质情况。叶面补肥时,要么不重视,要么不论植株处在任何阶段,不论在什么时间就盲目的补充。轻了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也就是浪费的肥料钱,重了就可能导致减产降品危害作物植株。

镁肥正确使用方法

一、注意根叶同补且要基肥用镁

对于镁肥的使用一定要重视根叶同补,两方面入手给作物植株供给镁素营养。有的朋友说给作物施基肥时,是否施入镁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不大。依农认为这是不对的,首先目前肥料市场上没有纯镁肥(以单一供给某种元素的商品肥),这就意味着底肥镁肥时还能给作物补充其它元素。另外我们都知道作物后期需镁量大,之所以基肥期仍要重施镁肥是因为,作物前期虽需镁量较小,但是充足的镁素供给,有利于培育壮株,提高其后期抗逆和吸收能力,

二、根据不同状况合理施入镁肥

根据土壤不同施肥:酸性土壤易缺镁,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普遍缺镁的原因之一,北方碱性土壤中镁含量就稍高,但是不是土壤碱性越高含镁量就越高,北方大部分盐碱地中都严重缺乏离子态的镁。根据土壤酸碱性的不同,可在酸性土壤中使用白云石、钙镁磷肥,在补镁的同时调节土壤的酸性。可在碱性土壤中施入硫酸镁、氯化镁(葡萄等忌氯作物中慎用)补镁调土。对于土质恶化的土壤,一定要改良后,使用镁及各种肥料,不然作物不吸收,补充再多也没有用。

根据作物生长时期追肥:对于果树来说,底施追肥适宜的时间是果树刚刚坐果的那段时间,一是由于这个时期植株需镁量大,二是因为膨果期会施入过多的钾肥抑制镁的吸收。叶施追肥时,要以低浓度的肥量在整个生长期内进行多次施肥。对于粮食作物来说,一般不再底施追肥,可在生长周期内生殖生长开始的这段时间连续喷施2-3次。对于茄果类作物来说,施肥情况和果树基本相同,但用量要有相应的降低。

三、把控好镁肥用量避免不足、浪费和肥害

基施:基施镁肥的用量一般每亩控制在10-30斤左右,注意南多北少,酸多碱少。

追施(底施):根据作物不同蔬菜类亩用1-2斤,果树类亩用2-5斤,果树还要根据树龄增减,若缺镁严重,可增加追施次数。

叶面喷施:叶面喷施,粮食作物浓度控制在1%左右,蔬菜作物控制在0.5%-2%之间,果树控制在1%-2%之间,可增加喷施次数,避免增加喷施浓度。

四、其它注意要点

基肥期施肥时于有机肥掺混施入,可以调高镁肥的利用率并延长肥效。

镁肥易于铵态氮肥产生拮抗,要避免同时施入。

镁肥于钙肥易产生拮抗,要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叶片补充镁肥时,注意锌镁同补,可提高肥效。

再强调一遍,以上各种镁肥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用法的对错。

以上就是镁肥使用误区和正确使用方法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农业资讯,请继续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农业资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上一篇:作物缺镁有哪些表现 缺镁原因

下一篇:镁肥包含哪几种 镁肥种类和特性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